毛一雷:高尔基跨膜蛋白2(GP73)早期诊肝癌

2012-03-03 MedSci MedSci原创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发病初期往往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而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仅3—6个月。早期发现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战胜凶险的肝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医学论坛网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探讨早期诊断肝癌的话题。   在肝癌的诊断中常常发现,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发病初期往往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多数在明确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而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仅3—6个月。早期发现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战胜凶险的肝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医学论坛网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探讨早期诊断肝癌的话题。

  在肝癌的诊断中常常发现,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肝癌早期诊断的途径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病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高危人群中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会主动就诊,williamhill asia 无法掌握主动性,让其来到医院。williamhill asia 建议高危人群要主动来医院首诊,这样才有早期诊断的机会。而对于就诊的高危人群,有的时候又很难分辨其中哪些人正经历向肝癌进展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何种诊断手段呢?典型的诊断肝癌的方式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影像学,包括CT、核磁共振、B超、DSA等。第二是血清学,传统的血清学测试叫甲胎蛋白(AFP),是70年代被前苏联科学家发现的,但大规模的用于临床则是在中国。汤钊猷院士领导的小组在70年代中期做了关于AFP的普查,当时没有CT,仅仅依靠超声和AFP早期发现肝癌,结果使得肝癌的治愈率或者5年存活率提高了很多,这项研究也使得中国在世界肝癌诊治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近30年来,AF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川肝癌的早期诊断,但同时也发现它的敏感性差强人意,在50%~60%左右,甚至有国外报道其敏感性甚至低于25%。近年来随着随着蛋白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寻找新的肝癌标记物成为可能,也涌现很多新的肝癌血清标记物。

  在2007年,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希望的标记物即高尔基跨膜蛋白2(GP73),williamhill asia 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GP73对肝癌的敏感性远远超过AFP,可达到74%左右。手术切除后,GP73显著下降,随访中当肝癌复发时,GP73会再次上升,因此williamhill asia 认为GP73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可能有更大的优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04021, encodeId=fffe20040210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00f858464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膜蛋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846, encryptionId=600f8584647, topicName=膜蛋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9ed371, createdName=楚秀娟, createdTime=Sat Mar 17 15:30:00 CST 2012, time=2012-03-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樊嘉:2011年肝癌研究进展

  图  乙肝病毒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已成为中国第二位的癌症死因,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将简要综述2011年肝癌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   筛查及早期诊断   肝癌的筛查需面对数量庞大的人群,应考虑检查指标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经济-效益比。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AASLD)2011 版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更新中认为,甲胎蛋白(AFP)  敏感度及

JCO: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乙肝人群的肝癌发病风险

各组累积肝癌发病人数 已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对癌症有潜在的保护作用,但目前还没有研究着眼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于是为了探讨HBV感染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来自国立台湾大学的Yu-TseTsan等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JCO上。这是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纳入对象来自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总计纳入33,413例HB

新型检测试剂GP73可检测早期肝癌

由解放军第302医院研制的新型“肝癌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GP73定量测定试剂”,日前获准运用于临床肝癌检测。该试剂可准确定量测定人血液中肝癌标志物GP73含量,将为肝病患者提前预警肝癌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肝癌早期症状通常很隐蔽,当出现明显的肝癌症状时已到中晚期,治疗非常困难。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肝病患者血液中高尔基体蛋白GP73含量异常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多数肝癌患者的血清中的GP73水

Cancer Res.:反义寡核苷酸对治疗肝癌或有意义

2012年1月3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选择性地靶向和阻断肝癌中一个重要的特定microRNA是可能的。这一发现可能提供一个针对肝癌的新疗法,每年全球估计有549000人死于肝癌。 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Arthur G. James癌症医院和Richard J. Solove研究所(OSUCCC-James)及Mayo诊所的研究人员开展的动物实验研究,聚焦于micr

GUT & Can Res:关新元解析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近日, 国际知名杂志GUT和Cancer Research接连刊登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关新元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作者分别对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和肝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食管癌和肝癌都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差。关新元教授率领研究团队对上述两种肿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分别从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和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为立足点对肿瘤的发生机制进行了

放疗如何使肝癌患者获益?

  明确放疗是否能使患者获益   所谓的放疗指征是指肿瘤患者在经过放疗后能受益,这种受益可以是生存期的延长,或是患者痛苦症状的解除,生存质量得到改善。2011年《中国肝癌分期与治疗威廉亚洲博彩公司 》明确提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须接受放疗,但不推荐早期患者接受放疗。目前证据表明,只有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才能从放疗中获益。对于早期肝癌,通过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射频消融,患者3年生存率为60%~90%,5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