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宁波大学陈炯/杨冠军及澳门大学梁重恒总结了KDM5家族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

2024-08-05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综述中,作者介绍了BC的亚型及其当前的治疗选择,总结了KDM5家族在BC病理生物学中特定于背景的功能,并讨论了KDM5抑制剂在该疾病中的前景和缺陷。

乳腺癌(Breastcancer,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BC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特别是在耐药性和复发方面。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为B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抑制剂靶向异常的表观遗传因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策略。

2024年5月20日,宁波大学陈炯、杨冠军及澳门大学梁重恒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ancer 在线发表题为KDM5 family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breast cancer: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中,作者介绍了BC的亚型及其当前的治疗选择,总结了KDM5家族在BC病理生物学中特定于背景的功能,并讨论了KDM5抑制剂在该疾病中的前景和缺陷。

图片

乳腺癌(BC)是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2020年报告的新诊断病例为230万,死亡病例为68.5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如今BC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恶性肿瘤,占全球所有新诊断癌症的近12%。在中国,近年来,BC的年发病率每年增加3-4%。制定预防和治疗BC的精准策略可以减轻BC患者和有潜在风险的个人的痛苦。

癌症既是一种遗传病,也是一种表观遗传病。虽然表观遗传学不会改变DNA序列,但它会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影响癌症的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学通过诱导染色质景观的可逆性改变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转移和微环境。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以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为靶点作为化疗的辅助策略对提高治疗精准度具有巨大的前景。多种针对表观遗传修饰酶(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和DNA甲基转移酶)的抑制剂已获得FDA批准,同时许多药物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图片

KDM5的组蛋白去甲基化机制(图源自Molecular cancer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的产生与表观遗传异常密切相关。例如,DNA甲基化失调可促进或维持癌细胞的干性,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病。此外,TNBC患者表现出广泛的基因组低甲基化,而甲基化的积累增加了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此外,组蛋白修饰失调也是癌症的重要标志。HDAC通过调节癌细胞的干性、侵袭和转移参与乳腺癌的进展。临床证据表明,乳腺癌和结肠癌中组蛋白3赖氨酸4二甲基和三甲基化(H3K4me2/3)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有关。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组蛋白修饰,对染色质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由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催化。KDM由两类蛋白质组成,共有30多个成员,包括(i)黄素依赖性单胺氧化酶(LSD)和(ii)具有保守催化JumonjiC结构域(JmjC)的Fe(II)和α-酮戊二酸(2OG)依赖性加氧酶。许多KDM成员,例如LSD1、KDM4A/B/C/D、KDM6A和KDM7A,以亚型/含量依赖的方式与BC进展相关,针对它们的抑制剂已被广泛开发。KDM5也称为JARID1(含jumonji结构域ARID的蛋白质),属于JmjC家族,由四个成员KDM5A/B/C/D组成,它们分别在人类基因组的12p13.33、1q32.1、Xp11.22和Yq11.223.1位点编码。KDM5蛋白可以去除H3K4me2/3标记,而H3K4me2/3标记是转录激活的标志。去甲基化的催化机制与JmjC家族其他成员类似,主要涉及Fe(II)的氧化、2-OG的脱羧、赖氨酸羟甲基的形成和裂解(图1)。

图片

BC中KDM5家族的表达分析(图源自Molecular cancer

在乳腺癌中,KDM5家族成员尤其是KDM5A/B经常过表达,并通过调控细胞和分子机制促进肿瘤发展(图2)。因此,深入了解KDM5如何调控乳腺癌进展对于发现减少耐药和转移的新疗法至关重要。本文将总结KDM5蛋白在乳腺癌发展、转移和耐药过程中的调控系统,并讨论KDM5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现状,以期为针对KDM5家族成员的乳腺癌治疗策略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消息: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4-02011-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8587, encodeId=8dda221858e9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c423e25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7a2211e5805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KDM5家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7580, encryptionId=7a2211e58056, topicName=KDM5家族), TopicDto(id=23725, encryptionId=73c423e2572, topicName=乳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ug 05 14:17:19 CST 2024, time=2024-08-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乳腺癌转移复发风险预测模型(BRENDA得分)

乳腺癌转移复发风险预测模型(BRENDA得分)

江泽飞教授:乳腺癌诊疗模式下的中国经验

面对众多治疗选项,williamhill asia 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规划,以决定是手术先行还是药物治疗优先,因为早期治疗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治疗的策略。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对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协和医学杂志】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本文围绕MMBC流行病学特征、术前影像学评估、病理异质性与分子标志物、手术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快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为临床进行MMBC诊治提供参考意见。

最新发布丨参灵蓝、养正消积荣获《中西医整合乳腺癌长期用药专家共识》推荐!

随着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延长,乳腺癌长期用药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Cancer Res:复旦大学王红霞/丁琛/朱玮系统解析乳腺癌血清外泌体图谱,并发现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阐明了BC患者血清EVs的蛋白质组改变,以指导改进诊断、监测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首次报道:胚系BRCA1/2突变乳腺癌患者,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后的生存期较短,软脑膜和颞叶受累率较高

研究比较 BRCA1/2 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乳腺癌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特征和结局,发现前者软脑膜和颞叶受累率高,CNS 疾病生存期短。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分类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除存在禁忌情况外,应尽早进行抗 HER2 治疗。全文就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分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60万乳腺癌患者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证实:双乳切除术对患者并无益处!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JAMA Oncology》的研究给出了答案。癌度给大家做一下信息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乳腺癌诊疗勇攀高峰,守护生命更美的绽放

聚焦乳腺癌诊疗全程,共同探寻乳腺癌临床工作者们为守护患者生命健康与美好生活愿望永不言弃的中国精神!

JAMA Oncol:60万乳腺癌患者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证实:双乳切除术对患者并无益处!

这是一项包含60万名乳腺癌患者且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女性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被诊断出患有局限一侧乳房的肿瘤,这些癌症的范围从最早期的导管原位癌到三期的浸润性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