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 | 静脉窦正常变异
2023-11-13 影像诊断与科研 影像诊断与科研 发表于上海
常见于上矢状窦和横窦。上矢状窦前 1/3 未发育和发育不全是常见的变异,表现为上矢状窦前部缺如,由几条表浅皮质引流静脉在靠近冠状缝处汇合成上矢状窦。
静脉窦发育变异
大脑静脉系统的解剖
1、静脉窦未发育和发育不全:
常见于上矢状窦和横窦。上矢状窦前 1/3 未发育和发育不全是常见的变异,表现为上矢状窦前部缺如,由几条表浅皮质引流静脉在靠近冠状缝处汇合成上矢状窦。
San 等报道,上矢状窦前部形态分为 4 种类型,I 型:一条上矢状窦,引流双侧额叶皮质静脉;Ⅱ 型:若矢状血管丛在中线未融合,则表现为上矢状窦前段未融合,一分为二,引流双侧额叶皮质静脉;Ⅲ 型:若矢状血管丛前端未发育或发育延迟, 由连接前上额区的软膜 -蛛网膜静脉和背侧上矢状窦属支间的纵向吻合代偿,则表现为上矢状窦前段缺如,双侧额叶皮质静脉代偿性增粗汇入上矢状窦中部;Ⅳ 型:一侧上矢状窦前段缺如,额叶皮质静脉代偿性增粗,对侧正常,这种变异是由于一侧矢状血管丛发生了上述第Ⅲ 型变异,而对侧发育正常。
2、一侧横窦/乙状窦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通常右侧横窦通常比左侧粗大。左侧横窦可存在闭锁或严重发育不良,常合并同侧乙状窦及颈静脉窦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提示静脉窦病理性血栓而非静脉窦未发育或发育不全的线索:
1)静脉窦血栓常有相关脑实质病理异常改变,如脑梗死、水肿及出血等;
2)静脉窦血栓常伴有扩张的侧支血管开放或再通;
3)T1WI 上可见静脉窦内高信号,T2WI 上流空信号消失,提示静脉窦血栓可能。
3、乙状窦憩室:
乙状窦走行于乙状窦沟内,在颈静脉孔区移行为颈内静脉,与颞骨乳突毗邻,当乳突局部骨质缺损,可发生乙状窦憩室,致临床搏动性耳鸣;MRV 表现为乙状窦局部呈囊状、棘样、指状向外膨隆,边缘光整。
颞骨 CT 显示乳突内憩室源自右侧乙状窦(a,红色箭头)。大脑增强 MRI 显示右侧乙状窦乳突内憩室(b,红色箭头)。MRV 显示与左侧相比,右侧乙状窦、横窦和 IJV 扩张
4、蛛网膜颗粒压迹:
蛛网膜突入到硬脑膜静脉窦内形成的绒毛状或颗粒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常位于表浅静脉汇入静脉窦处,直窦、上矢状窦及横窦的外侧多见;以横窦外份的下吻合静脉(Labbe 静脉)与小脑幕外侧窦汇合处最常见。MRV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脑脊液信号,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可见小静脉汇入。
5、永存枕窦:
为胎儿期未退化的遗留静脉窦。指除横窦、乙状窦外,直接连接窦汇区与乙状窦末端或颈内静脉起始部的静脉窦,为后颅窝颅内静脉回流的重要代偿通道。MRV 表现为直接连接窦汇区(包括直窦下端、横窦近端、上矢状窦后端)和乙状窦远端或颈内静脉起始部的高信号血管,通常较粗大。
6、永存镰状窦:
为大脑大静脉与上矢状窦后部之间的硬脑膜静脉通道。出生后镰状窦即关闭,如果持续存在,称为永存镰状窦或胚胎性直窦。 CTA显示大脑大静脉或直窦前部与上矢状窦中后 1/3 处相连的条带状强化血管样结构。永存镰状窦管腔较粗时 MRI 平扫矢状面T1WI及T2WI 显示大脑镰后部条状血管流空影自大脑大静脉向上引流至上矢状窦; 若管腔细小, MRV 可以在不行增强扫描的情况下较好地显示永存镰状窦。
7、窦汇区变异:
包括:上矢状窦连接一侧横窦,而直窦连接另一侧横窦,两侧横窦无或有细小交通;上矢状窦以分叉连接双侧横窦等。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