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用于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收藏备用
2023-10-25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上海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痹证”“真心痛”等范畴,发病原因多为风湿阻痹,瘀血阻滞,心脉失养,心气血不足等引起。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一些中药针剂与口服中成药被大量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将临床常见中药针剂及口服中成药做一汇集总结。
常用中药针剂
1.参脉注射液
主要成分:红参,麦冬。功能主治: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的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
2.参附注射液
主要成份:红参,附片。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痹证等。
3.舒血宁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功能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脑血管痉挛等。
常用口服中成药
1.速效救心丸
主要成分:川芎,冰片,麝香,蟾酥等名贵中药和西药硝酸甘油。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速效救心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疗效显著,能抗心肌缺血。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复方丹参滴丸
主要成分:丹参,三七,冰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3.银杏叶片
主要成分:银杏叶提取物。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未见不良反应。
4.冠心苏合胶囊
主要成分: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青木香等。功能主治: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本品只宜暂用,不宜常服。有些有冠心病且血压又高的患者,服药后似有血压增高的倾向;个别患者服药后有胃部不适的反应。注意:孕妇禁服。
5.麝香保心丸
主要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功能主治: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麝香保心丸能对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注:孕妇禁用。
6.通心络胶囊
主要成分:人参,水蛭,全蝎,檀香,虫,蜈蚣,蝉蜕等。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注:出血性疾患,孕妇及妇女经期禁用。服药后胃部不适者宜改为饭后服。
7.脑心通胶囊
主要成分:黄芪,丹参,桃仁,红花,乳香,地龙,全蝎等十六味。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及胸痹所致胸闷,心悸气短等。注意:孕妇禁用。
8.活血通脉胶囊
主要成分:水蛭。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通脉止痛。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见有眩晕、胸闷、心痛、体胖等属于痰瘀凝聚者。注意:孕妇禁用。中医药博大精深还有许多williamhill asia 尚未开发研究的领域,但中成药在临床的确切疗效给人以新的希望。中医药源于食材,具有毒副作用小,证型划分详细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临证辨治时,主要有通阳泄浊、豁痰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阴、温阳复脉等治法。由于广大的非中医背景医生缺乏系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证辨证思维指导,选择中成药时常发生证型不符、药不对症,结果施治事倍功半。
表1 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分类
要做到合理应用,要把握辨明疾病虚实,分清疾病证候,对症下药的原则。只有合理规范地应用中成药,方能中西医并重,两长相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哪些药物可能“伤心”?
如何分辨“心悸”、“怔忡”证型?
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或者想看其他哪类话题,都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哟~
参考文献
[1]冠心病患者怎样选用中成药[J].首都医药,2000,7(2):56.
[2]彭启龙.中成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网状Meta分析[D].广西: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42-43.
[3]李剑颖.心内科常用中成药浅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127.
[4]谷志彬.中成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3):17-18.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中西结合?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