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父母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

2024-08-02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近日,一则关于儿子和父母先后将对方送进精神病院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近日,一则关于儿子和父母先后将对方送进精神病院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在山东省淄博市,24岁的莫楠说他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83天。这一切都始于他在疫情期间与父母的一系列日常冲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上下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对于莫楠和他的家人来说,这也意味着长期的家庭共处。

在这个过程中,莫楠的一些行为与父母顶嘴、晚睡晚起、沉迷游戏等行为,被父母认为是“异常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莫楠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形容他“生不如死”。因为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在医院里遭受了难以言表的痛苦。

为了印证儿子住院时倍受折磨的控诉,其母主动入住同一家精神病院体验,没成想自愿住进去,却没了出院的权利。

而莫楠出院后为证明自己没病,并防止被父母再次送进精神病院的情况发生,他极力劝说父母去看精神科,想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办法,剥夺父母监管他的权利,他“成功”了,他的父母也被诊出患有精神疾病……

暴躁的父亲,没有主见的妈妈,感到不被理解的儿子,用指责对方有精神病来折磨彼此,这样的家庭关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今莫楠已经工作,一家人也从梦魇中走了出来,不过这件荒唐的“一家三口被确诊精神病”事件,反映出精神病收治程序可能存在诸多疏漏,不能就此翻篇。

莫楠并没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他说自己被强制住院治疗前,医院没有做任何检查,因为反抗医护人员想出院,随即被捆绑、打针、电击;

莫楠的母亲只是想亲自去精神病院看看儿子说的是不是实话,跟医生说自己心烦、失眠,就被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

那么,法律规定的精神病患者入院标准是什么呢?法律对于精神病患者自愿住院与非自愿住院又有哪些规定呢?

《精神卫生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1. 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2. 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依该法条可知,只有当患者属于严重精神障碍,且存在已经发生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时,才可以对其进行强制住院措施。其中对已经发生伤害自身行为或危险情形的,若监护人不同意,医疗机构不能强制收治患者,只能要求监护人在家中对患者加强看护管理

《精神卫生法》第28条第2款规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这表明公安机关可以将一定情形下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强制送医诊断。

《精神卫生法》第31条的规定,有自伤行为或者危险的住院治疗还需得到监护人的同意,监护人不同意的,仍然不能强制入院。但是如果有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危险的,则可以强制住院治疗,此时精神障碍患者本人和监护人都没有否决权,决定权在医院。

这就转为可以由公安机关强制送医,并由医疗机构单方面决定是否强制入院的“行政-医学强制医疗模式”。

在“行政-医学强制医疗模式”中是否做出强制入院的决定,由医院一家决定,当事人并无诉讼救济的途径,虽然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诊和重新鉴定,仍然仅是在医学范围内判断,司法机关无权介入,当事人更没有聘请律师的权利。

《精神卫生法》第32条规定:“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

但是,根据该法第35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复诊和重新鉴定的结论仍然是精神障碍,就要被强制入院治疗,且在复诊和重新鉴定期间,强制住院的状态不会解除。

同法第40条还规定:“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这就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的非自愿医疗制度,它实际上仍然以约束患者的自由为最后手段,具有剥夺人身自由的一面。关键是,与强制医疗不同,非自愿治疗无需司法审查。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法》并未彻底杜绝“被精神病”现象的可能性。就非自愿治疗制度而言,它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外部审查监督程序

非自愿医疗虽非强制医疗,但强制性仍是其后盾,他以防卫社会以及治病救人为正当性,对人身自由作出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这样的制度却没有一个,完备的外部审查和监督程序。审查和监督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2、决定实施非自愿治疗的权力在医院

病,治不治、怎么治,最终还是得医院决定。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将对“被精神病人”自由的侵犯,淡化为医疗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因误诊或医疗过失而来的医疗纠纷而已——民事赔偿即可。同时也剥夺了“被精神病人”要求行政复议、行政听证、甚至行政诉讼的权利。而从法理上来看,对人自由的剥夺即便不是由法官决定,也应当由公权力机关决定,因为,公权力代表公平公正的公信力。

最后,不管莫楠是不是曾罹患精神病,他的遭遇都是一个警示,它提醒williamhill asia ,需要进一步细化强制送医的范围,并约束精神病院的权力,更好地保障患者自由出院的权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8145, encodeId=f12b22181454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af7e65386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538, encryptionId=4af7e653869, topicName=精神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ug 02 15:52:29 CST 2024, time=2024-08-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8-02 williamhill asia 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远离“甜蜜的诱惑” Science子刊:高糖饮食极可能诱发精神类疾病?

高糖饮食可能通过GLO1相关的代谢通路影响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造成微毛细血管损伤和大脑功能障碍,最终引起精神疾病。

Schizophr Bull:被动体验为特征的精神病患者存在额颞分离

精神病以幻觉和妄想为特征,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特征。它被广泛定义为与现实失去接触,可能包括异常感觉,如躯体被动、思想退缩、思想插入、被控制错觉,或听觉言语幻觉(AVH),以声音评论、交谈和可听到的思

氨磺必利的全病程治疗策略,精神病领域的多位专家联手打造!

精神分裂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群体的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患者以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为主要症状,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寿命,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IJNS:健康促进干预对预防早期精神病患者体重增加的疗效

研究结果强调了社区精神卫生护士采取整体方法的必要性,定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的潜在好处,以及在旨在改善早期精神病患者身体健康时家庭成员参与的重要性。

NeuroImage:MK-Curve提高了识别临床精神病高危患者白质改变的敏感性

该研究发现CHR患者的FA和MK较低,这与以前在精神病谱系中报道的dMRI发现一致。在MK曲线校正后,发现FA和MK异常广泛且重叠。

AJG: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大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食物嵌顿及反流样症状等。

Biological Psychiatry:少时太焦虑,24岁精神病风险大

童年和青春期持续的高度焦虑可能是精神病的一个风险因素。持续的焦虑可能通过激活应激激素和无法消除炎症而与随后的精神病有关。这些结果有助于对精神病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潜力,以早期焦虑为新目标。

两部门:进出口麻醉和精神药品应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许证

进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cerebral cortex: 罪犯和普通人群精神病的神经基础

精神病的特征是持续的反社会行为、共情受损和利己主义。这些特征在正常功能的个体中也有所不同。尽管精神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巨大的心理差异使得精神疾病的法医影像学研究变得复杂,但临床混杂因素和药物使用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