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的相关解剖、触诊、异常姿势及生物力学分析

2023-09-17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足踝即williamhill asia 所说的脚脖子,是膝关节以下最大的负重关节,由腓骨和胫骨的远端组成足踝上端,距骨构成足踝下端。

足踝即williamhill asia 所说的脚脖子,是膝关节以下最大的负重关节,由腓骨和胫骨的远端组成足踝上端,距骨构成足踝下端。

在上述三个骨头之间的间隙称踝穴,踝穴位于足前方。

图片

足踝处有两个突出的骨头:内踝和外踝,通过手去触摸可以明确足踝的位置。

足部姿势与损伤紧密相关,足姿异常影响足踝功能,足踝损伤是困扰运动员、士兵、临床医务人员等群体的问题之一,约占运动损伤的30%。

足长期处于异常姿势会改变正常步态模式,影响人体姿势控制能力,导致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关节、颈椎产生代偿性损伤,对人体健康、训练效果及比赛成绩等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

足姿指数(FPI)将足部姿势量化,通过评分从三个平面对前足、中足及后足姿势进行评估,能够预测静态及动态足姿变化,全面、有效的反映足踝功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图片

足姿指数评估的优点:

  • 有助于解释疼痛的原因

  • 了解损伤易感性

  • 了解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中的下肢生物力学

  • 选择最佳的治疗干预措施

足姿指数 (FPI)

足姿指数(FPI)是临床上评价及预测个体足部姿势及足踝功能的标准,为反映足踝运动学特征六项内容的综合值,包括:

  • ① 距骨头触诊

  • ② 外踝上下曲率

  • ③ 跟骨额平面位置

  • ④ 距骨关节区隆起

  • ⑤ 内侧纵弓高度及角度

  • ⑥ 足趾可见度

评估时,受试者以放松姿势站立,双足均匀受力,足旋前姿势赋予正值,足旋后姿势赋予负值,评分为-2~2 分,每 1 分为一个等级,共 5 个等级。

  • 0分为中立足姿;

  • 最小得分 -2 分,表明足部姿势有明显的旋后特征;

  • 最大得分 2 分,表明足部姿势有明显的旋前特征;

  • -1 分或 1 分,表明足部姿势没有明显的旋后或旋前特征。

图片

1.距骨头触诊

这是唯一一项依靠触诊对足部姿势评分的内容。

评估原理

通过距骨头触诊,判断距骨位置、方向、关节面受力,确定后足姿势。

距骨位于后足前上方,无肌肉附着,被关节软骨包围,是人体重力由下肢传入足的枢纽。

距骨是构成距下关节及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距骨头(距骨前上关节面)表现能够反映后足姿势。

  • 距骨头内侧触觉小于外侧。

    表明距骨外倾内翻,受力向外侧偏移,导致距下关节内翻、内收,使后足处于旋后姿势。

  • 距骨头内外侧触觉一致。

    表明距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后足处于中立姿势。

  • 距骨头内侧触觉大于外侧。

    表明距骨内倾外翻,受力向内侧偏移,导致距下关节外翻、外展,使后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距骨头触诊指在踝关节前侧、内侧和外侧,评估距骨头两侧凸出程度。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体侧并与受试者方向一致,拇指与食指置于测试位置,对距骨头表现进行评估。

图片

距骨头触诊标准位置(a)及评估方法(b)示意图

评分标准

  • -2 分:距骨头外侧可触及,内侧不能触及;

  • -1 分:距骨头外侧可触及,内侧可轻微触及;

  • 0 分:距骨头内侧与外侧表现相一致;

  • 1 分:距骨头内侧可触及,外侧可轻微触及;

  • 2 分:距骨头内侧可触及,外侧不可触及。

2.外踝上下曲率

评估原理

通过外踝上下曲率,判断距骨及关节姿势和受力,确定后足姿势。

踝关节为距上关节(胫距关节、腓距关节、胫腓关节),使足做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姿势改变、内外侧韧带及肌肉力量不均衡;

会导致距骨传递负荷情况及在踝穴中位置和方向发生改变,影响关节方向及受力,使人体重心偏移。

  • 外踝下曲线呈直线或凸状。

    表明距骨外倾内翻,胫距关节面压力峰值增大,距骨偏移,最大位移位于距骨体外侧,导致距下关节内翻、内收,则后足处于旋后姿势。

  • 外踝上下曲率趋于一致。

    表明距骨及距下关节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后足处于中立姿势。

  • 外踝下曲线曲率明显大于上曲线。

    表明距骨内倾外翻,距骨偏移,最大位移位于距骨后部,导致距下关节外展、外翻,则后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外踝上下曲率指以踝关节外侧突点为分界点,评估外踝上下曲线的弯曲程度。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后侧,正视受试者足踝部位,比较外踝上下曲线的弯曲程度。

评分标准

  • -2 分:外踝下曲线呈直线或凸状;

  • -1 分:外踝下曲线呈现凹状,比外踝上曲线平浅;

  • 0分:外踝上下曲率趋于一致;

  • 1 分:外踝下曲线比上曲线更凹;

  • 2 分:外踝下曲线曲率程度明显大于上曲线。

图片

外踝上下斜率不同得分情况示意图

a.-2分;b.-1分;c.0分;d.1分;e.2分

3.跟骨额(冠)平面位置

评估原理

通过跟骨额平面位置,判断距下关节表现,确定后足姿势。

跟骨位于后足下方,是构成距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用跟骨外翻与内翻来评估距下关节的运动,反映足部姿势。

图片

  • 距下关节翻转,跟骨在顺时针方向沿距下关节轴移动,跟骨在额平面内翻。

    表明跟骨外倾内翻,导致距下关节内翻,重心及受力向外侧偏移,则后足处于旋后姿势。

  • 跟骨处于垂直位置。

    表明跟骨及距下关节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后足处于中立位置。

  • 跟骨在额平面外翻。

    表明跟骨内倾外翻,导致距下关节外翻,重心及受力向内侧偏移,则后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跟骨额平面位置指跟骨在额状面的偏转程度,FPI 不需要测量角度,根据跟骨在额平面位置的视觉评价,对足部姿势评分。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后侧,正视受试者足踝部位,对跟骨偏转程度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

  • -2 分:超过 5°内翻;

  • -1 分:垂直与5°内翻之间;

  • 0 分:垂直;

  • 1 分:垂直和 5°外翻之间;

  • 2 分:超过 5°外翻。

图片

跟骨额平面位置不同得分情况示意图

a.-2分;b.-1分;c.0分;d.1分;e.2分

4.前足评估

评估原理

通过距骨关节区隆起程度,判断前足关节、距骨、跟骨姿势及受力,确定前足姿势。

固定足跟,可评估前足内收、外展、内翻、外翻及跗跖关节和足趾屈伸运动。

前足旋转会导致跖面姿势改变,距骨关节区隆起程度能够反映前足姿势。

  • 距骨关节区明显凹陷。

    表明足部跖面偏向身体中心线,跖趾关节、跗跖关节偏转,距下、距舟、跟股关节轴集聚融合,距骨及跟骨外倾内翻,活动度降低,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 距骨关节区呈平面状。

    表明足部跖面、关节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 距骨关节区明显凸出。

    表明足部跖面偏离身体中心线, 跖趾关节、跗跖关节分散,距下关节及踝关节外翻、外展,距骨及跟骨内倾外翻,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距骨关节区隆起指后足足跟上部内踝下部之间区域。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体侧,对距骨关节区隆起程度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

  • -2 分:TNJ 区域明显凹陷;

  • -1 分:TNJ 区域面积稍小,但明显凹陷;

  • 0 分:TNJ 区域呈平面状;

  • 1 分:TNJ 区域轻微凸出;

  • 2 分:TNJ 区域明显凸出。

图片

距骨关节区(TNJ)隆起不同得分情况示意图

a.-2分;b.-1分;c.0分;d.1分;e.2分

5.内侧纵弓(MLA)高度和弧度

评估原理

通过内侧纵弓高度和弧度,判断前足骨骼、关节姿势及受力,确定前足姿势。

足弓高度是评价足踝姿势、运动能力及下肢病痛的重要指标,内侧纵弓结构影响足的功能及分散足底压力的能力。

距骨和足舟骨构成距舟关节,距舟关节优势:

  • 是连接前足和中后足的重要枢纽

  • 是构成内侧纵弓的关节之一

  • 处于足运动中心,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

图片

  • 内侧纵弓高而尖锐,弧顶向后倾斜。

    表明距舟关节部位内收、内翻,足舟骨外倾内翻,导致足前掌跖屈程度增大,足舟骨向肢体近侧端及后部移动,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 内侧纵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

    表明距舟关节及足舟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 内侧纵弓极低,中间部位严重扁平。

    表明足弓与地面接触,距舟关节外展、外翻,足舟骨下降并内倾外翻,足部受力向内侧偏移,足舟骨下降,跗骨和跗跖关节打开,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内侧纵弓高度和弧度指内侧纵弓高度、弯曲程度及足弓前后偏移程度。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体侧,对内侧纵弓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

  • -2 分:足弓过高而尖锐,并向后部偏移;

  • -1 分:足弓中等高度,轻微的尖锐及后移;

  • 0分:足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无偏移;

  • 1 分:足弓低,中间部位略扁平;

  • 2 分:足弓极低,中间部位严重扁平,足弓与地面接触。

图片

内侧纵弓(MLA)高度和弧度不同得分情况示意图

a.-2分;b.-1分;c.0分;d.1分;e.2分

6.足趾可见度

评估原理

通过足趾在基准线两侧的可见度,判断前足旋转情况,确定前足姿势。

  • 无外侧脚趾可见,内侧脚趾明显可见。

    表明足部跖面偏向身体中心线,足前掌内收、内翻,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 内侧和外侧脚趾两侧可见度一致。

    表明足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 无内侧脚趾可见,外侧脚趾明显可见。

    表明足部跖面偏离身体中心线,足前掌外展,外翻,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估方法

足趾可见度指将足后跟长轴作为基准线,比较基准线内外两侧脚趾可见度。

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后侧,正视受试者足踝部位,对前足内外差异程度进行评估。

评分标准

  • -2 分:无外侧脚趾可见,内侧脚趾明显可见;

  • -1 分:内侧脚趾可见度比外侧更明显;

  • 0分:内侧和外侧脚趾可见度一致;

  • 1 分:外侧脚趾可见度比内侧更明显;

  • 2 分:无内侧脚趾可见,外侧脚趾明显可见。

图片

足趾可见度不同得分情况示意图

a.-2分;b.-1分;c.0分;d.1分;e.2分

7.总结

评估结束,将 FPI-6 分值相加,得分为整个足部姿势的评估值。

FPI 应是-12~12 之间的整数。

  • 12≥FPI≥ 8,表示足处于重度旋前姿势;

  • 8>FPI≥ 4,表示足处于轻度旋前姿势;

  • -12≥ FPI≥ -8,表示足处于重度旋后姿势;

  • -8>FPI≥ -4,表示足处于轻度旋后姿势;

  • 4>FPI>-4,表示足处于中立姿势。

旋前姿势为:

  • 足外翻

  • 外展

  • 背屈

旋后姿势为:

  • 足内翻

  • 内收

  • 跖屈

图片

适度的旋前、旋后使足能够适应不同地面和运动速度的变化,发挥承重及缓冲作用。

足部姿势影响足踝功能,足姿异常导致各关节产生代偿性损伤,步态及身体姿势改变。

通过综合评估值所处范围,可了解受试者足部姿势、足踝功能及损伤风险等内容。

相关人员可根据评估值对身体姿势、训练方式、运动形式等方面针对性的作出有效的调整,降低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

张新语, 霍洪峰. 足姿指数(FPI):足部姿势及足踝功能的定量表达[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 27(13):6.

宋艳, 郑坤, 魏浩馨,等. 足姿指数评估扁平足信度及在3D打印鞋垫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58293, encodeId=c5d4215829309, content=比较详细,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24628777052, createdName=ms2000000961675573, createdTime=Mon Sep 18 15:01:23 CST 2023, time=2023-09-18, status=1, ipAttribution=四川省)]
    2023-09-18 ms2000000961675573 来自四川省

    比较详细,学习了!

    0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曜影医疗2022多学科沙龙回归:“稳定的踝关节”,需要哪些学科共同合作?

踝关节损伤涉及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骨头、韧带、肌肉和肌腱等。当踝关节运动损伤时,一台关乎踝关节稳定的精准手术,以及术后正确科学的康复理疗,环环相扣......

JBJS:血糖控制不佳增加足踝部手术感染率

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的趋势令人担忧,美国目前就有2580万人(占总人口的8.3%)患有糖尿病,而在大于6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增加26.9%。研究指出糖尿病或高血糖症均可增加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创伤骨科手术或足部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 还有研究显示,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足部或踝部手术后有较高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本文作者Dane K.Wukich教授在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