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富含红细胞的栓子更容易发生血栓移动

2019-09-15 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随机对照试验确认了其有效性后,机械性血栓切除术越来越频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凝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此外,williamhill asia 发现栓子的病理成分含有卒中病因的重要信息,可以预测介入和临床预后。

随机对照试验确认了其有效性后,机械性血栓切除术越来越频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凝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此外,williamhill asia 发现栓子的病理成分含有卒中病因的重要信息,可以预测介入和临床预后。

最初的研究发现了血凝块移动(clot migration)对血栓切除术的技术和临床成功的影响,并且与恶化的临床预后有关。Kaesmacher 等的研究发现了一项确定血凝块移动的有趣方法,不仅包括 CTA 和 DSA 之间直接观察到血凝块移动,还发现了间接征象比如豆纹动脉段未闭塞但是影像学提示基底节梗死。尽管证据很少,血凝块移动的发生率介于10-30%之间。在这些先导性研究中,Maegerlein 等发现富含红细胞的血凝块更易于发生移动。不过,这个研究的患者数量较少,可能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示例1,血凝块移动的直接证据。A 图,冠状位 CTA 显示右侧 MCA 远端闭塞(箭头);B 图,再通治疗前的 DSA 显示血凝块向前移动到 M2段近端(下干):



示例2,血凝块移动的间接证据。CTA(A 图)和 DSA(B 图)皆显示 M2段下干闭塞。然而,介入术后 CT 显示尾状核梗死(C图)、内囊和豆状核前部梗死(D 图),提示豆纹动脉段 MCA一定发生过闭塞:





2019年8月来自德国的Peter B. Sporns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是否血凝块中的成分会影响血凝块移动以及随后的介入治疗和临床预后。
研究者对前瞻性队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198例连续的MCA 闭塞的患者。他们探讨了血凝块病理中主要成分(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介入手术前CT 上栓子的衰减、血栓长度和血凝块的移动。

163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其中36例(22.1%)可见血凝块移动,静脉溶栓率为66-69%。对于血凝块移动的患者,血凝块中红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血凝块未移动者(median 50% versus 26%, P<0.001),纤维蛋白的水平低于血凝块未移动者(43.5% versus 62.0%, P<0.001)。移动和稳定的栓子的卒中病因没有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较高数量红细胞(adjusted odds ratio, 1.03 per median percentage, P<0.001)和较短的血栓(adjusted odds ratio, 0.90 per mm, P<0.008)是血凝块移动的独立预测因素。
最终作者认为富含红细胞的血凝块以及较短的栓子是血凝块移动可靠的预测因子。对于 MCA 闭塞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血凝块移动可能会对介入手术和临床预后造成负面影响。

原始出处:
Peter B. Sporns, et al. Histological Clot Compo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reinterventional Clot Migra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Aug 2019. Strok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williamhill asia 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williamhill asia 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williamhill asia 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williamhill asia 联系,williamhill asia 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2044, encodeId=2ccf12820442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dece71531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红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7153, encryptionId=3dece71531e, topicName=红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c22f171, createdName=kord1982, createdTime=Tue Sep 17 01:32:00 CST 2019, time=2019-09-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威廉亚洲官网

NEJM:原发性PCI患者口服P2Y12抑制剂的基因导向策略

研究发现,在接受原发性PCI的患者中, CYP2C19 基因型指导P2Y12抑制剂治疗策略在降低血栓风险的同时,可降低出血风险

疑似为急性脑梗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患者,女,35岁,1周前因头痛和咳嗽到当地县医院住院,按“感冒”治疗无好转,6h前在起床时发现左侧肢体偏瘫,于2017年7月9日入我院。既往史:平时月经不规则,发现“卵巢多发囊肿”5年,间断服用“黄体酮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查体:四测正常;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左侧上下肢痛触觉减退,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右侧上下肢查体正常,病理征阴性。血和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和电解质均正常,血浆D-

Circulation:AnxA1可调控血小板功能、促进炎症消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处理好有害的I/ RI生成的血栓前和促炎症反应是恢复体内平衡的关键。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炎症的整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研究人员利用药理和遗传学方法,结合小鼠和临床样本,来揭示血小板在血栓炎症中的重要作用。在野生型和AnxA1敲除(AnxA-/-)小鼠中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处理。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迁移监测光/染料诱导的血栓形成。用空载、An

Stoke:是否应该限制取栓次数?

对于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很大一部分成功再通者不能达到良好功能预后。2019年7月来自西班牙的álvaro García-Tornel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取栓次数(number of thrombectomy device passes)和再通程度(mTICI 分级)对临床和功能预后的影响。

把心梗当感冒,医生从他心血管里抽出三根粗大血栓

人到中年最该认识的不是大人物,是心梗

JACC:房颤预防脑卒中新装置:在颈动脉放线圈捕获血栓

房颤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但是即使服用华法林及非华法林口服抗凝药物,也还残余35%左右的脑卒中风险,此外,还有患者不能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有没有更好的能预防脑卒中的方法?